【病种知识】
一、定义:鼻腔的内侧壁就叫鼻中隔
二、解剖结构
1.组成:不规则四方软骨、筛骨垂直板、犁骨、上颌骨腭突以及软骨膜、骨膜及粘膜。
2.作用:支架,分割两侧鼻腔
3.血管: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腭大动脉。
利特尔区:又称利氏区,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丛。如果形成静脉丛叫克氏区。这两个部位是鼻出血较常见的出血点。
三、原因
1、外伤
2、鼻中隔的诸骨发育不均衡,形成不同的张力曲线,导致诸骨间连接异常所致。
3、鼻腔肿物挤压。
四、类型
(一)从解剖结构上分为:
1、C形偏曲
2、S形偏曲
3、棘形偏曲
4、嵴形偏曲
5、不规则偏曲
(二)从功能上分为:
1、生理性偏曲:鼻中隔有偏曲但没有临床症状
2、病理性偏曲:鼻中隔偏曲有临床症状。
五、临床表现:症状的轻重与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有关。
1、鼻塞为主要症状,有时候会单侧鼻塞或双侧鼻塞,取决于偏曲的类型和下鼻甲是否有代偿性肥大。
2、鼻出血:常发于偏曲的凸面,此处粘膜薄常受气流的刺激,发生粘膜糜烂而出血。
3、头痛:偏曲压迫同侧的鼻甲,一般会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
4、近邻器官症状: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耳部并发症(如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等。
六、辅助检查
1、鼻内窥镜
2、CT
3、检验
七、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即可诊断。
八、治疗方案:手术(手术方案讲课时详细叙述)
临床路径
(一)办理入院手续
1、血常规、感染四项、凝血四项、生化、电解质、心肌酶
2、心电图、胸片、鼻镜、CT
(二)病史采集,完成大病历
(三)查看化验单,有无手术禁忌症。
(四)向患者交代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并签字。
(五)A术前准备
1、拟手术、送通知单
2、备皮,鼻腔冲洗
3、皮试
4、更衣
5、打术前针
6、打开静脉通道
7、手术室接患者
B手术
C术后
1、术区冷敷12小时
2、抗炎止痛对症治疗3~4天
3、48小时拔纱条、换药
4、鼻腔冲洗,雾化,
5、清理鼻腔
(六)预后出院
1、出院后一周复查,拆线,清理鼻腔。
2、自己冲洗鼻腔。
3、勿剧烈活动,鼻腔继续冲洗,用药
4、如遇鼻部出血等不适,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