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胆脂瘤性中耳炎和浆液性中耳炎的特点
时间:2022-12-13 浏览数:1032 字体:
  胆脂瘤型中耳炎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位于中耳和乳突腔的囊性结构。囊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囊内充满脱落的上皮、角质化物质和胆固醇晶体,囊外侧通过一层厚度不等的纤维组织与其相邻的骨壁或组织紧密相连。由于囊内含有胆固醇晶体,故称为胆脂瘤。
 
  胆脂瘤性中耳炎和浆液性中耳炎的特点
 
  耳内长期持续流脓,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部及上部边缘穿孔。从穿孔可以看出,鼓室内有灰白色鳞状或豆渣状物质,极其难闻。一般为重度传导性耳聋,如病变影响耳蜗,耳聋为混合性。CT可以确定病变范围,指导手术。
 
  胆脂瘤形成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由于胆脂瘤的直接压迫或其释放的化学物质的作用,可破坏周围的骨骼,使炎症扩散,导致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因此,“胆脂瘤型中耳必须尽早手术治疗”。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尽早进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切除病变,预防并发症,获得干耳,酌情进行鼓室成形术,改善听力。
 
  浆液性中耳炎是成人传导性耳聋常见的原因,其特征是鼓室中积聚浆液性稀水样非化脓性液体。浆液性中耳炎不同于粘液性中耳炎,临床上应加以鉴别。中耳是含有气体的空腔,通过咽鼓管与外界相通。正常情况下,咽鼓管是关闭的,只有在吞咽或打哈欠时才短暂打开。
 
  浆液性中耳炎的特征:
 
  据统计,咽鼓管每分钟打开几次。每次打开,大约有1微升的气体进入中耳。咽鼓管的主动开放可以调节中耳与外界的气压平衡,改变中耳腔的气体成分,从而维持中耳的正常功能。
 
  浆液性中耳炎的根本原因是咽鼓管阻塞。咽鼓管阻塞阻碍了中耳气体交换的正常过程,中耳腔内的气体被逐渐吸收而没有相应的补充,从而使中耳处于负压或部分真空状态。中耳负压可导致浆液性中耳炎渗出